在湟中地区(青海省河湟文化圈的核心区域),喝茶习俗深受当地民族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,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。青海虽不产茶,但茶饮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尤其注重熬煮和调制的方式以适应当地高寒气候。以下是湟中喝茶的主要方式,基于河湟茶文化习俗总结而成。
刮碗子茶是西宁及湟中地区最普遍的饮茶方式,使用特制盖碗(盖子稍小于碗口)。喝茶时,需用碗盖刮动茶叶,防止浪费和茶叶入口,同时翻动配料如冰糖使茶汤更均匀。茶汤通常以茯茶为基础,口感醇厚,适合日常饮用。这种方式体现了节俭和礼仪,常见于家庭或茶馆聚会。
熬茶是河湟地区特色,将茯砖茶掰碎后冷水下锅,文火慢煮,并加入花椒、草果、荆芥、薄荷、青盐等配料。每个县区配方略有差异,例如湟中可能强调草果和青盐的使用。熬茶器具多选用本地砂罐或铜铁片,置于炕洞或火盆上加热,茶汤浓郁带辛香,能驱寒解乏,冬季尤为流行。
奶茶在湟中牧区和汉族聚居区都很常见,以熬好的清茶为基础,加入鲜牛奶和少许青盐煮沸。奶茶营养丰富,提神暖身,蒙古族和藏族群众常作为日常饮品,铜锅或铜壶熬煮能保留茶香奶味,适合搭配面食或单独饮用。
酥油茶更富民族特色,多见于藏族家庭。将滤去茶叶的清茶汤倒入木桶,加入酥油、鲜奶和青盐,用工具反复搅拌乳化。成品色香味俱佳,高蛋白高脂肪,适合高寒环境待客或补充能量,饮用时需温火保温。湟中部分地区受藏族文化影响,也流行此方式。
还有糌粑茶(清茶加糌粑煮沸)和面油茶(面粉炒熟后冲茶)等变体,多作早餐饮用。在湟中喝茶,强调围炉共享和配料创新,体现了河湟文化的融合性。建议实地体验时,选择本地茶馆或家庭聚会,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结合。